-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刊[09/07]
-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征[09/07]
-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投[09/07]
变化中的西南行为艺术(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2008年1月11日,由魏言发起的北村独立工场成立,并于5月4日举办了首次展览,参展艺术家有魏言、张羽、宋唯、仲磊、薛博文、郭岩、冯德奎、刘风雅、马
2008年1月11日,由魏言发起的北村独立工场成立,并于5月4日举办了首次展览,参展艺术家有魏言、张羽、宋唯、仲磊、薛博文、郭岩、冯德奎、刘风雅、马海蛟。这次展览之后,北村独立工场采取每年按照春秋两季的形式举办“北村独立工场SOLO季展”,虽然北村独立工场所在的北村艺术区于2010年1月解散,但“北村独立工场SOLO季展”一直持续到2012年6月第七次季展。“北村独立工场SOLO季展”在艺术家的选择上是跨地域的,这正如魏言所写《北村独立工场宣言/非机构自助群体生成宣言》中的两句:“和而不同,岔道相通!”“过去、将来与我们的此刻共时性地发生着。”北村独立工场更像是一个泛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无数的艺术家在此讨论、交流,“北村独立工场的系列行为实践实质上是一种弱普遍主义【The Weak Universalism.波里斯·葛罗伊斯(Boris Groys)语】的尝试。在当代艺术的体制边缘,以自发和自觉的方式进行着。无论是它每次展览的主题还是策展机制,都有意无意地回避了一种强势的符号化冲动(即使引用‘弱普遍主义’这样的概念也需要异常地小心谨慎),而总是选择了一种言不尽、欲说还休的低缓、逍遥姿态。”7
在批评家田萌看来,除了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对重庆的艺术环境来说也是一个变化之年,四川美术学院校区迁至大学城,使得生活在四川美术学院老校区所在地黄桷坪的艺术家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危机。这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情绪,这当然有着艺术市场的因素,有着四川美院校区搬迁后的冷寂感和无奈。田萌认为除此之外,他们有一种深层的危机感,“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无论是机构邀请的展览还是艺术家自我组织的展览从未间断,可他们却常常说展览匮乏。即是说,实际的行为与心理的认知发生了分离,抑或这些实际的行为缺乏某种更强有力的价值支撑。因此,危机感不仅仅是现实生存层面的,更是价值认知与自我再定义层面的。”8
2011年在重庆嶺空间举行了一系列讨论,在之前嶺空间两次展览研讨会涉及到的“黄桷坪的危机”“艺术的处境”两个话题基础上展开,主要包括“肉身的经验与知识谱系”“外省青年与自我定义”“现代性与乌托邦”,参与者有李一凡、王小箭、张小涛、王海川、田萌、曾宏、沈桦、李勇、彭逸林、天乙、康宇等。在此基础上,一个更为系统的认知结构与活动框架“黄桷坪的‘浮士德’”形成,包括5个主题:“废墟的臆想”“子曰”“荷尔蒙时代”“后荷尔蒙时代”“乌托邦”。除此之外,他们以“外省青年”为名开设微博,以“黄桷坪生态”为题开展活动。在李一凡、王海川、杨述、田萌等召集“水土镇游玩”(又被称为“艺术训练营”)之后,艺术家们开始了更为广泛的艺术实践,艺术家在没有批评家、策展人的基础上完成自我组织,主要活动和作品有:8mg艺术小组《钉子》(2011年8月13日)、沈桦《绿色》(2011年8月22日)、王海川《16.9m2》(2011年8与25日)、文静《哑》(2011年9与15日)、钱丽丽《窒息的棉被》(2011年10月9日)、马力蛟《如是我闻》(2011年10月9日)等。
发生在重庆的这一系列活动,我们难以用一个准确的词汇来概括,是一个夹杂着无限自我的文化现场,是一个在一定时间内的艺术现场,田萌在2018年为《外省青年:从“自我定义”到“文化自治”》一文作的“后记”中再一次就“外省青年”做了概述:“‘外省青年’并不是一个特定的组织,没有特定的现实目标与利益诉求。‘自我定义’与‘文化自治’只是一种提示,或者说是一种实践的观念,而且这些实践都只能基于个体的自觉而完成,而不是通过一种由某一群人建立一个组织,并由组织去改造其他个体。”9
替代空间、自组织既是21世纪以来西南艺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特点,“灵活、快速、敏感”是它的特征,这与行为艺术有着天然的契合度。替代空间、自我组织在西南的出现并不断发展有着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优秀艺术家的热情参与。优秀艺术家身体力行的参与是对青年艺术家最大的鼓励与支持,同时他们有着资源、视野、经验、关注度等优势。第二,有着美术学院教师身份的艺术家的广泛参与,如杨述、闫彦、曾途,他们分别是器·空间、501-序空间、十方艺术中心的发起人,这样的空间成为串联国内外、校内外,国际性交流/驻留、展览的有机平台;重要艺术家个展/工作坊;青年艺术家个展/驻留等固定项目,让无数国外优秀艺术家的展览在此呈现,这开拓了年轻艺术家的视野;同时这样的空间也成为扶持青年艺术家的稳定机构,无数在校或毕业的青年艺术家正是在这些机构的伴随下迅速成长。第三,低成本、持续性,替代空间与自组织与其他艺术机构、艺术展览相比,对展览空间没有特殊的要求,甚至会根据不同的空间展开不同的活动,给发起者或组织者所带来的压力较小,这样的特点同时也在最大程度上对青年艺术家开放。
文章来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xnnydxxb.cn/qikandaodu/2021/0708/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