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和谐特质(5)

来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综上所述,以族内和谐、族际和谐、民族与国家和谐、大众与精英和谐为表征的和谐文化特质,是西南少数民族鲜明的优秀文化传统。这一传统维系了西南

综上所述,以族内和谐、族际和谐、民族与国家和谐、大众与精英和谐为表征的和谐文化特质,是西南少数民族鲜明的优秀文化传统。这一传统维系了西南地区历史上各民族内部、各民族之间以及各民族与国家、民族成员与社会精英之间的和谐政治关系。“坚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21](P73)。传承与发展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和谐特质,将为新时代西南地区各民族进一步交往交流交融提供心理基础和观念支撑,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巩固和发展不断夯实基础。

[1] 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贵州省民族研究所.贵州“六山六水”民族调查资料选编:回族 白族 瑶族 壮族畲族 毛南族 仫佬族 满族 羌族卷[C].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8.

[2] 宋才发.音寨村调查:布依族[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3] 周光大.壮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

[4] 梁庭望.壮族文化概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5] 班成农,陈鸣明.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概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6] 韦汉鸿.惠水布依族[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1.

[7]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概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8]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概况[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85.

[9] 范宏贵,等.壮族历史与文化[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7.

[10] 郎维伟.四川苗族社会与文化[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7.

[11] 云南傣族土司文化研究论文集[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

[12] 李富强.人类学视野中的壮族传统文化[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

[13] 黄美贤.建国五十周年贵州彝族历史文化文学选粹丛书:历史卷[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9.

[14] 张坦.“窄门”前的石门坎:基督教文化与川滇黔边苗族社会[M].贵阳:贵州大学出版社,2009.

[15] 张希鲁.西楼文选[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6.

[16] 贵州省苗学研究会惠水县分会.惠水苗族[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6.

[17] 贵州省民族研究所.贵州省雷山县桥港乡掌披寨苗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M].(出版社不详),1965.

[18] 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贵州省民族研究所.贵州“六山六水”民族调查资料选编:侗族卷[C].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8.

[19] 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贵州省民族研究所.贵州“六山六水”民族调查资料选编:水族卷[C].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8.

[20] 王继超.彝文文献翻译与彝族文化研究[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5.

[21] 张萍,齐传洁.十年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综述[J].贵州民族研究,2020,(5).

文章来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xnnydxxb.cn/qikandaodu/2021/0707/684.html



上一篇:新品之窗
下一篇:换个角度看文化中国西南少数民族防灾减灾文化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投稿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版面费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