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和谐特质(3)

来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西南地区的壮族有着悠久的民族与国家和谐传统,对维护国家统一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南北朝政权长期分立的后期,海内动荡,四方割据,岭南俚僚一些首

西南地区的壮族有着悠久的民族与国家和谐传统,对维护国家统一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南北朝政权长期分立的后期,海内动荡,四方割据,岭南俚僚一些首领屡次起而自立。但壮族英雄冼氏夫人“屡次说服族内诸部,并毅然接受了罗州刺史冯融之聘,与其子高凉太守冯宝结为百年之好,为维护岭南与中央王朝的良好关系以及岭南少数民族和汉族的团结,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2](P229)。宋朝熙宁年间交趾集团入寇邕州时,全城壮汉等族军民同仇敌忾,奋力抵抗,固守州城达42天。熙宁九年,广西等地壮汉等族民众大力支持朝廷官兵,很快将侵略者驱逐出境。明万历年间,壮族人民把安南入侵者全部赶出国境。明嘉靖年间,年近花甲的壮族瓦氏夫人亲率一支6800多人的抗倭队伍赴东南沿海前线抗倭,增援朝廷官兵,誓言“是行也,誓不与贼俱生”。19世纪七八十年代反击法国侵略者乃至1979年反击越南侵略的斗争中,壮族人民也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热忱[12](P32)。

西南地区的彝族的民族与国家和谐传统值得称道。由于绝大多数少数民族都聚居于离王朝中央驻地较远的地区,气候条件恶劣,地理环境差,交通不方便,造成中央王朝统治势力很难到达。为维护王朝统一、领土完整、社会稳定、巩固边防,羁縻政策规定部落酋长为侯官,可以世代世袭;部落酋长管辖的领地必须全盘纳入中央王朝的版图;中央王朝赋予侯领在自己私有领地范围内享有独立的军事权、行政管理权、经济财政权、司法权。明朝大局定后,贵州宣慰使奢香“‘相其夫输忠率土归附’,和明王朝保持着密切友好的臣属关系,亲自赴京入朝,或多次遣使‘贡方物与马’。当明王朝遣30万大军远征云南时,霭翠和奢香曾备马万匹、毡万领、弓弩、牛羊各一万,以助军资”[13](P151)。为维护西南少数民族和明王朝的一体,彝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西南地区的苗族的民族与国家和谐传统以贵州为代表。以石门坎为例,受柏格理的影响,早期苗文识字课本中包括“苗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中国是世界一个古老的国家”“苗族是从中国内地的黄河边过来的”[14](P150)这样的论述。辛亥革命成功后,柏格理将中华民国国旗图案以红、黄、蓝、白、黑五色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作为教材,宣传民族国家关系。民国十年,“英人率师寇片马,二三学子倡发宣言以醒民众,人辄漠视之,而恩浓持之尤力,恨英人入骨。有耶教徒者,苗族也,见宣言归而呵其师曰:‘汝何故,敢侵吾领土?’英人默然不能对”[15](P16)。石门坎中学校歌中“八方天地乱纷纷,侵略野心正勃勃”之句,在谴责列强的同时蕴含的是苗族的国家认同。“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丧,石门坎苗族与全国人民一起投入救国救亡斗争。“自抗战开始以来,每逢赶集,(石门坎教会学校) 师生整队出发宣传,情绪极为激昂”[14](P152)。一些教会人员“将《太行山上》、 《到敌人后方去》 等抗日歌曲译成苗语,在礼拜和赶场天向苗族群众教唱,青年信徒还踊跃参战”[14](P152)。新中国成立后,一些石门坎教会工作人员进入了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有学者当时在乌蒙山区调查时,基层干部普遍反映苗族教徒“上公粮不用催,计划生育不用追”[14](P155)。

以上分析显示,以民族与国家和谐为表现的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和谐特质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维续稳固,影响深远。

四、余论

大众对精英的认可、赞同和支持,是促进国家政策和制度落实、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条件。民族地区基层治理体系中普遍存在着寨老制(不同民族对此有不同称呼)。寨老通过议榔来动员族民,行使权力。族民对寨老权威的认可、赞同和支持,形成大众与精英的和谐关系。在村民自治体制下,我国各民族成员对村委会成员或其与寨老身份的结合、其他政治组织、政治领袖权威的认可、赞同和支持,构成大众与精英和谐的体系。前述族内和谐、族际和谐、民族与国家和谐的政治基础,都要建立在大众与精英和谐的基础上,形成令行禁止甚至不令而行的良好政治生态。

西南地区的壮族大众与精英和谐的传统深厚,以广西为代表。广西壮族历史上普遍存在都老(寨老) 制,一直持续到解放前夕。历史上王朝对壮族实行的羁縻统治是都老(寨老) 制的补充形式。都老(寨老) 制往往以同一宗族或几个宗族组成的村寨为基础组成议事团。议事团头人即都老(寨老),被尊称为波板——村寨之父,一般由年纪较长、德高望重、阅历丰富、善于言辞、为人正派、办事公道、熟悉本族风土人情和传统伦理道德、善于处理民间纠纷的人士充任,负责处治全村寨事务,安定村寨秩序,维护全族利益[3](P270)。清代中叶到军阀统治及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保甲制度下,“寨老、头人的社会组织仍然存在,保甲长往往借助于寨老、头人的威信来统治人民”。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村民自治,但“村寨自然领袖仍然存在,地方干部还尊重和依靠他们,共同处理村寨事务”[1](P298)。

文章来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xnnydxxb.cn/qikandaodu/2021/0707/684.html



上一篇:新品之窗
下一篇:换个角度看文化中国西南少数民族防灾减灾文化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投稿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版面费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