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91岁袁隆平逝世:穿35元衣服,让8亿人吃饱饭,看(3)

来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 老骥伏枥,质朴可爱 袁隆平所研发的杂交水稻为国家甚至人类做出的贡献不言而喻,然而这个国宝级的大科学家却一点派头也没有,最近几年, 网友们

3

老骥伏枥,质朴可爱

袁隆平所研发的杂交水稻为国家甚至人类做出的贡献不言而喻,然而这个国宝级的大科学家却一点派头也没有,最近几年,网友们更是被袁老的质朴可爱圈了粉,都亲切地称他为“90后梗王”。

90后,是袁老的自称,指的是那一年他虚岁刚好90岁。

梗王,是因为在采访中,袁老经常不按常理出牌。

实名吐槽博士生难带:“现在的博士生我不带了,辛苦得很、麻烦得很哪,那是要死脑细胞的。”

后来记者又问他团队中的精英好不好管啊,袁老又是皱眉,又是挠头的表情着实可爱。

而且,对于“帅”这件事,袁老非常自信。

去年国庆,袁老获得了“共和国勋章”。去北京领奖前,他高兴得像个孩子,穿上西装、系上领带,有人问他“袁老帅不帅”,他干脆利落:“帅!”

袁老经常在一个偏僻的路边小店理发,不仅自己设计发型,剪完头发后还会俏皮地打趣:“哇,我又年轻了。”

不要以为袁隆平是不解风情只会吐槽的钢铁直男,在妻子邓哲面前,他会瞬间变成甜甜的宠妻狂魔。

年轻人节日送礼的习惯他也有,每到结婚纪念日,总给妻子买点“blingbling”的首饰;

出差时还惦记着给老婆买裙子,但又不知道尺码,就干脆大手一挥买了两条,让她“哪条合适穿哪条”;

老婆好不容易考了驾照,刚想过过飙车瘾,他却一口否决“好不容易团聚了,我想多守着你几年”;

就连老婆洗澡时,他都害怕她碰上煤气中毒,隔几分钟就要喊一遍老婆的名字。

针对这些生活趣事,袁老是这样说的:

“很多干部退休之后没事干,不打牌不下棋,不跳舞不唱歌不打球,没有什么爱好……”

你以为他接下来要说什么深刻的大道理?袁老的总结却是——

“没有爱好,结果变成老年痴呆症。”

在年轻人心中,他不是一个只能远远仰望的名人;种种生活的小细节,共同构成了一个可爱又生动的袁老。

他像我们身边有血有肉的自家爷爷一样,虽然是传奇,是奇迹的创造者,却也最朴实温暖。

有人拍到袁老颤颤巍巍去超市看米价,然后心满意足地从超市出来。

结果被网友延伸出来一个梗:“只有袁爷爷可以说我胖,毕竟我是吃他家大米长大的。”

还记得袁爷爷反复提及的“禾下乘凉梦”。

“我梦见我们种的水稻,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后来,有人把这段话描绘出的场景绣成了一幅湘绣,如今挂在中国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画面中的袁老一手托腮,一手持穗,躺在田间,被巨大而茂盛的水稻包围着。

请放心,袁爷爷,在您走过的路上,依然有人在走。

您做过的梦,依然有人在追。

您未完成的梦,终将会实现。

写在最后

在豆瓣上看到这样一段话:

像袁隆平这样的人,他们可能真的是被普罗米修斯盗下来的火种,他们存在,便是人间的一道光,驱散了黑暗。

袁老把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稻田,水稻就像他的血液一样,而我们能做的唯有将他的事迹铭记于心,将他的精神代代相传。

稻香飘四海,英名千古传!

文章来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xnnydxxb.cn/zonghexinwen/2021/0525/635.html



上一篇:时代巨人袁隆平: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一个凡人
下一篇:袁隆平高考果断跳进“农门”,成功秘诀是知识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投稿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版面费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