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刊[09/07]
-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征[09/07]
-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投[09/07]
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和谐特质(5)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综上所述,以族内和谐、族际和谐、民族与国家和谐、大众与精英和谐为表征的和谐文化特质,是西南少数民族鲜明的优秀文化传统。这一传统维系了西南
综上所述,以族内和谐、族际和谐、民族与国家和谐、大众与精英和谐为表征的和谐文化特质,是西南少数民族鲜明的优秀文化传统。这一传统维系了西南地区历史上各民族内部、各民族之间以及各民族与国家、民族成员与社会精英之间的和谐政治关系。“坚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21](P73)。传承与发展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和谐特质,将为新时代西南地区各民族进一步交往交流交融提供心理基础和观念支撑,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巩固和发展不断夯实基础。
[1] 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贵州省民族研究所.贵州“六山六水”民族调查资料选编:回族 白族 瑶族 壮族畲族 毛南族 仫佬族 满族 羌族卷[C].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8.
[2] 宋才发.音寨村调查:布依族[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3] 周光大.壮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
[4] 梁庭望.壮族文化概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5] 班成农,陈鸣明.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概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6] 韦汉鸿.惠水布依族[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1.
[7]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概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8]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概况[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85.
[9] 范宏贵,等.壮族历史与文化[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7.
[10] 郎维伟.四川苗族社会与文化[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7.
[11] 云南傣族土司文化研究论文集[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
[12] 李富强.人类学视野中的壮族传统文化[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
[13] 黄美贤.建国五十周年贵州彝族历史文化文学选粹丛书:历史卷[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9.
[14] 张坦.“窄门”前的石门坎:基督教文化与川滇黔边苗族社会[M].贵阳:贵州大学出版社,2009.
[15] 张希鲁.西楼文选[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6.
[16] 贵州省苗学研究会惠水县分会.惠水苗族[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6.
[17] 贵州省民族研究所.贵州省雷山县桥港乡掌披寨苗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M].(出版社不详),1965.
[18] 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贵州省民族研究所.贵州“六山六水”民族调查资料选编:侗族卷[C].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8.
[19] 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贵州省民族研究所.贵州“六山六水”民族调查资料选编:水族卷[C].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8.
[20] 王继超.彝文文献翻译与彝族文化研究[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5.
[21] 张萍,齐传洁.十年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综述[J].贵州民族研究,2020,(5).
文章来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xnnydxxb.cn/qikandaodu/2021/0707/684.html
上一篇:新品之窗
下一篇:换个角度看文化中国西南少数民族防灾减灾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