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我回母校当老师|九位高校教师的传承与坚守

来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9-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四川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讲师 青雪燕 那同样是一个“时间磨透于忍耐”的世界,没有捷径,只有冷板凳。 曾经,我只在余秋雨的散文里路遇成都,扬一益二,神与物游。 西华大

四川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讲师 青雪燕

那同样是一个“时间磨透于忍耐”的世界,没有捷径,只有冷板凳。

曾经,我只在余秋雨的散文里路遇成都,扬一益二,神与物游。

西华大学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教授 范镇南

“做一名大学老师”一直是我的职业梦想,我一直渴望能与年轻人一起探索未知、解决问题、实现价值。所幸,在求学路上我遇到了许多良师,让我能够在本专业上一路前行。我很骄傲能对川农大的老师们说:长大后,我就成了您!

西南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副教授 李贺

四川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 刘书香

博士毕业后,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毅然放弃海外高薪工作机会,主动回国,积极投身母校西南石油大学“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历史征程;为党育“兴油报国”之人,为国育“向气图强”之才。

又一个8年,我用《大学语文》《中国现代文学史》,造出一个抒情世界。

将热爱寓于事业,是幸运的事情;回到梦开始的地方,走我的老师们走过的路,是幸运且幸福的事情。青春这出戏里,我已不再是主角,但乐意身在其中,为年轻歌唱。用心对待讲台上的每一分钟,将老师们对我的“给予”连同自己的初心,一同传递给我的学生,这就是此刻的意义。

回母校当老师,培养“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人才

今天是我国第38个教师节,封面新闻联合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华大学9所高校,共同发起#我回母校当老师#话题,欢迎大家在微博带话题词#我回母校当老师#参与互动,分享你与老师、母校的感动与趣事。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师 骆世查

回母校当老师,是坚持从教初心,坚定教育信仰

回母校当老师,是一份职业梦想

成都理工大学教授 范宣梅

回母校当老师,是沿着前辈和长辈的道路继续前进

2003年我来到电子科技大学读研,师从我国太赫兹之父刘盛纲院士,他教会了我很多做科研和做人的道理。在他的影响下,我感受到了老一辈科学家的奋斗精神,对科学的执着精神,对学生亲人般的温暖。

回母校当老师,有种“长大了”的感觉

以前当学生的时候,跟许多老师都有互动,现在回来当老师有一种“长大了”的感觉,要担负与学生有效互动的重任,我总希望能够和尽可能多的学生相互激励,这也是最让我有成就感的部分。

回到母校,曾经的老师成为了同事,才让我懂得了每一堂精彩课程的背后,是老师们无数个夜晚的辛勤付出。前辈们的言传身教,成为了我开发金课的不竭动力。感激母校培养,致敬前辈榜样,我立志扎根中国大地做研究,贡献财会新知,培养商界精英。

2016年我从四川大学毕业,2020年我又回到四川大学任教,可以说我与川大,以及成都的缘分一直都没有断。

回母校当老师,是把热爱寓于事业,将初心传递给学生

所有美好在这里生根发芽,不会忘记。

但年深日久,人人都会各得其所:“黄色还诸小鸡雏,青色还诸小碧梧……”

我是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07级的本科生,在这里,我不仅收获了支撑自己前行的知识与能力,结识了至今相伴左右的“铁瓷”,更有幸与许多集经师与人师于一身的“大先生”们相遇。应该说,对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向往与憧憬,我的母校就是始发地。今天站在熟悉的教室里,我时常还会回想起多年前老师们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熠熠闪光的画面,当然也忘不了他们在师范生训练时毫不留情、一针见血的犀利。正是他们的敬业热忱、专业专注,他们的身体力行、传道授业,为那时我们年轻的心里埋下了育人的种子,也让作为思政队伍“后备军”的我们,逐渐意识到身上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余夏云

2014年7月,我再一次从江南回西南,回到曾经的家。这一次,我也试图为那些自视平凡的少年,点亮微暗的火。告诉他们: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与此同时,封面新闻还邀请了九位教师讲述一个个有关坚守与传承的故事。他们,为梦想与热爱选择教书育人;他们,求学路上受到老师影响后成为老师;他们,在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母校。从仰望讲台,到站上讲台,从聆听到讲述,从接收到传递,身份不断转换,但初心不变,他们对“老师”两个字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文章来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xnnydxxb.cn/zonghexinwen/2022/0914/759.html



上一篇:四川多所高校通知暂缓返校 启动线上教学
下一篇:四川师大事件迎来反转?知情人跳出来洗白,网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投稿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版面费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