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变化中的西南行为艺术(2)

来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自我组织与替代空间 2005年1月8日,在正杰、木玉明、向卫星、和丽斌、罗菲、林善文发起“江湖”系列实验艺术展,第一回在昆明实域艺术空间举办,热

自我组织与替代空间

2005年1月8日,在正杰、木玉明、向卫星、和丽斌、罗菲、林善文发起“江湖”系列实验艺术展,第一回在昆明实域艺术空间举办,热闹程度出人预料,以致最后分不清艺术家与观众的界限。“江湖”实验艺术展以一月一次的频率先后在昆明、丽江、荷兰阿姆斯特丹、北京、深圳等城市的美术馆、画廊、学校、酒吧、街道、乡村等不同环境里举办了15回共27场展览,后因资金资助方“丽江工作室”资助项目转移而终止。“江湖”实验艺术展不拘泥于展览场所、参与人群,旨在探索艺术创造的无限可能性,给年轻艺术家带来了创作的刺激与启发,信王军、吴子界是其中突出的艺术家代表。

2008年周斌以项目策划的身份发起了“骤然的变异:三峡库区自然、人文生态的艺术考察创作计划”,这是一次以三峡库区(重庆万州、巫山)为考察创作的艺术计划,活动的资金支持为亚洲艺术网络,邀请艺术家为蔡青(新加坡)、杰尔姆·明(Jerome Ming,英国)、米迪欧·克鲁兹(Mideo Cruz,菲律宾)、拜散·毕连邦常(Paisan Plienbangchang,泰国)、王楚禹(中国)、周斌(中国);重庆501艺术基地作为研讨会支持,闫彦与周斌作为研讨会策划;器·HAUS空间作为文献展支持,倪琨与周斌作为文献展策划。三峡因三峡大坝对区域生态的改变成为无数艺术家创作关注的地区,“骤然的变异”艺术计划在行动的过程中因经历“5·12汶川地震”而变得更加困难。

2009年3月8日晚“庆典——自由的1/6注解”在成都廊桥当代艺术空间登场,倪琨担任活动主持和学术批评,共有刘成英、吴承典、周斌、李带果、李琨、毛竹6位艺术家参与表演,时长90分钟。表演因6位参与者的不同身份与专业而变得惊喜不断,充满实验性。女音乐人毛竹和李带果、李琨都是声音艺术家,在整个过程中他们即兴演奏了自制乐器、钢琴、葫芦丝、萨克斯管、小提琴等乐器。刘成英、吴承典、周斌3位行为艺术家则在过程中分别进行各自的行为表演,刘成英不断将写有国名的石头放入自制的天秤中,而天秤则一直处于不平衡状态;周斌则像无所事事般穿梭于现场,甚至在睡袋中睡觉;吴承典则在角落品尝功夫茶并请现场观众喝茶,直到最后用假手枪砸碎茶杯。6位艺术家的即兴表演糅杂着行为艺术、实验音乐、现场影像和互动装置,形式新颖让观众流连忘返,是行为艺术在语言形式上的一次实验。谈起“庆典——自由的1/6注解”的缘起,周斌在访谈《成都行为艺术的一次变脸》中谈到受到2008年在泰国看到行为艺术团体“国际黑市”现场作品的启发,并谈到这一作品的核心是“在现场即时发生,并一直处于演变之中”,强调个人直觉和经验的探索与实践,倪琨在导语中也谈到了这一点:“这是一场即将上演的庆典,这也是一场既有预谋,又充满未知和自由的庆典。”

“庆典——自由的1/6注解”自2009年3月起,在成都(2019年3月8日)、重庆(2009年5月17日)、长沙(2010年7月26日)、澳门(2010年12月4日)、成都(2011年3月5日)、西安(2011年11月13日)、乌镇(2012年3月6日)实施了9次,包括中国、德国、北爱尔兰、日本、西班牙、泰国、以色列、法国、英国、美国的46位艺术家参与,其创作媒介包括行为、声音、影像、戏剧、现代舞、舞踏和互动装置。“庆典——自由的1/6注解”与其他的艺术自主组织不同的是,它有着明确的源起、原则、逻辑,它的源起是:“庆典”由艺术家周斌于2009年在成都创立。“庆典”不是一个团队,而是一种现场创作理念。它的原则有6点,分别是:1.“庆典”没有主题,反对预设作品方案,追求现场最大限度的不确定性,“即将出现的”永远是悬念。2.“庆典”让不同的表现媒介和创作者在现场自由遭遇、互动和偶发。3.“庆典”相信并执行即时的灵感,放弃“做出好作品”的念头。4.“庆典”鼓励无所不可地在现场制造混乱,在混乱中寻找可能性。5.“庆典”没有导演,所有参与者在现场都是自由呈现的个体。6.“庆典”每场创作者6人以上,穿浅色服装,时间最短60分钟。它的逻辑是:庆典是一场既有预谋,又充满未知的现场狂欢;庆典是关于建构的“阴谋”,是对所指的批判性否定;庆典是多种媒介的同场混搭,它们彼此渗透、游移组合;庆典由不确定的碎片组成,充满观看盲点和非逻辑叙述。

“频率:frequency”现场艺术是由吴承典、康书雅(美国)策划发起的艺术项目,第一回的主题为“强力符号”,于2010年11月8日在成都白夜酒吧举行,参展艺术家有何利平、康书雅、刘成英、李琨、马占东、吴承典,参加人员包括行为艺术、声音艺术、录像艺术三个领域。关于“频率:frequency”的定义,康书雅在前言《频率为根,物质为花》中有一个简单明了的定义——“频率”是个多媒介现场艺术的实验性国际组织。吴承典在前言《旋转基因》中对“频率:frequency”现场艺术的意义又做了补充:“探索当下多重背景、多重节奏、多种规律、多重融合的现状和未来。试图找到根植于文化交融下本土基因在当代状况下萌发的可能。”自2010年至2013年持续三年半的时间,“频率”现场艺术共举办了5次活动。而在2016年之后,康书雅用英文写作的西南行为艺术方面的文章不断在国外刊物发表。

文章来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xnnydxxb.cn/qikandaodu/2021/0708/689.html



上一篇:西南地区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识别需求
下一篇:从拒斥到接纳国家权力与西南民族地区的个人卫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投稿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版面费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