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农业大学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模式与路径分析(4)

来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该模式旨在帮助监利县做大做强县域特色产业,以绿色水稻、绿色水产为抓手,华中农业大学挂牌成立“双水双绿”研究院,参与发掘人工智能、新材料等

该模式旨在帮助监利县做大做强县域特色产业,以绿色水稻、绿色水产为抓手,华中农业大学挂牌成立“双水双绿”研究院,参与发掘人工智能、新材料等与农业交叉融合的新技术,用高科技推动农业全产业链的改造升级,积极争取在农业绿色发展、智慧农业等领域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承担重点任务,实行“研、产、学、销”一体化,三产融合发展“稻虾绿色生态农业”;为每个乡镇选派科技副镇长,用新型人才队伍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帮助当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组建科技专家组深入田间地头考察研究,县校对接合作拟定“”[注]注:即实施一个乡村振兴战略, 发扬双方优势推进“双水双绿”深度合作,推进人才、项目、产业三个方面融合发展,实现政府、学校、主体、农民四方共赢,落实农业人才培养、水稻全产业链提档升级、水产全产业链提档升级、农产品品牌创建、美丽乡村建设等“五大行动”。行动意向,帮扶建设现代农业园,构建“政府+大学+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新通道,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效益明显的绿色农业产业示范基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与科技体系及产业发展升级模式。针对目前我国水稻总体产能过剩而小龙虾等水产品需求强劲现实情况,借助“双水双绿”发展平台,在水稻、水产产业上力求突破,构建水稻、水产全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体系,在不增加土地使用面积的情况下,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通过技术对接,产销对接,用工对接,解决土地集中流转的问题,并带动当地百姓致富,培养乡村产业。对湖北省农业产业结构进行相应调整起到推动作用,使其兼顾长远发展与当前需求。服务于平原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目标的“双水双绿”绿色农业发展模式如图2。

图2服务于平原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目标的 “双水双绿”绿色农业发展模式

该模式将绿色理念与农业产业化相融合,代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以自然资源与生态优势为主导,技术支撑为核心,发挥专家与农民的合力作用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形成了“校县合作、县企互助、产业搭台、农户唱戏”的乡村振兴工作组织机制,农民自发的实现绿色发展,一亩地九分种稻一分养虾,既保护自然资源,又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该模式为平原地区——江汉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等产粮产稻,拥有丰厚自然资源与生态优势的乡村地区提供发展路径与模式借鉴。

3.服务于城市郊区都市农业综合发展目标的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

2017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田园综合体”的概念,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的方式、让农民充分参与进去与受益分红。2018年一号文件再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于一体的特色小镇和农村综合发展模式;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是新田园主义的主要载体;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和主平台。

武汉市汉南区都市田园综合体规划区东临长江,南至东荆河和武湖湿地,西接银莲湖路,北抵通顺河,总规划面积约49.61平方公里。该地区水、热、温条件良好,农业产业用地集中,产出效率高,可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建立“高校+企业+地方”联合体模式,实现乡村与消费者的资源共享及闲置资源的优化配比,赋予乡村闲置资源新的意义,实现乡村“造血”功能,建设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业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毗邻武汉市区,市民对农产品需求量大,为其提供优质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

华中农业大学充分发挥校友平台与产业基金的综合优势,围绕汉南优势特色产业,开展招商引资推介,围绕传统产业提升和高新产业培育,与汉南区合作共建教学试验、科技研发基地,推进科学研究、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方法措施,为专家教授和投资客商创造一流环境,确保项目来得了、落得快、发展好;组织农业大学土地规划与风景园林专业教授下乡调研,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坚持因地制宜,保持农村田园生态风光,始终保持生产、生活、生态统筹发展,合理规划建设综合体的功能区域,打造高产高效的农业产业区、城乡皆宜的生活居住区、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观区、放松身心的休闲聚集区、功能配套的综合服务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可持续性模式;设立学生实习基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区域位置特色优势,把握市场发展的脉搏,大力发展原生态农耕体验、创意农业、乡村休闲度假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形成“农业+文旅” 田园观光、旅游休闲、现代农业设施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为经济增长、农民增收提供发展动力,将汉南区打造成“城乡融合·智慧农业”的城乡一体化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

文章来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xnnydxxb.cn/qikandaodu/2020/1021/387.html



上一篇:耕地法律保护详解
下一篇:乡村振兴视角下的农业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多维模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投稿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版面费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