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刊[09/07]
-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征[09/07]
-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投[09/07]
高校科研食品如何走出“深闺”(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高校科研团队的优势在于研发,涉及生产销售却大多并非强项,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大众市场往往举步维艰,科研美食亦如此。 广州华农大食品科技有
高校科研团队的优势在于研发,涉及生产销售却大多并非强项,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大众市场往往举步维艰,科研美食亦如此。
广州华农大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副经理李月介绍说,“华农酸奶”公司前身为华南农业大学乳品厂,我国著名的乳品加工专家李永禄就是乳品厂创办人之一。当时生产的“岭南牛奶”享誉广东省和港澳地区。
后来,他作为学校研究生助力团一员,到陕西省镇巴县兴隆镇挂职科技副镇长。在兴隆镇,他发现那里原来大面积种植的马铃薯常常滞销,学校研发的彩色马铃薯特色突出,应该更容易打开销路。2018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陈勤将其团队培育的彩色马铃薯引入兴隆镇种植。杜好田团队则带着一吨彩色马铃薯农产品,辗转找到了陕西杨凌附近的食品厂。测试了加工成多款产品,没想到,彩色锅巴生产出来后,颜色和口感都独具特色。
华南农业大学的华农酸奶、西南大学的魔芋面、南京农业大学的烧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彩色锅巴、云南农业大学的鲜花冻……又到一年高校招生季,全国各大高校出招吸引广大学子报考时,不断火出圈的高校科研美食成了隐形的“招生简章”。
“学霸”光环下,科研美食如何走得更远
华农酸奶的市场销售范围以广东省广州市为主,辐射至珠三角部分市场。李月坦言,目前,华农酸奶限于产能、校办企业体制及市场规模等因素,销售模式以经销商渠道为主,产销量规模较小,在乳品行业中属于城市型的小规模企业。
“围绕安全、营养、健康和更加符合消费者的口味需求,我们还研发了益生元酸奶、‘无添加糖'酸奶等”。在李月看来,当代年轻人在食品消费方面,更加注重质量与品牌。
吃的是科研成果
不过,胡振帮觉得,尽管大豆系列产品理念和创业项目均已成熟,但真正走出校园市场、走向大众商圈,“还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磨练,目前最大的困扰在于项目经费的制约和缺乏专业的商业运营团队。老师有自己的工作,学生要忙于课业,所以模式和项目推广起来要慢,这的确都是现实问题”。
去年,某电商平台还发起了一场高校科研美食PK赛,共有17所高校和机构带着各种从实验室里走出的美食入围,冠军最终是华南农业大学的华农酸奶。
用“东农豆252”为原料的大豆系列冰淇淋成为夏季“新宠”。受访者供图
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还有在电商平台进行销售时陆续出现的各种“效仿”产品。胡振帮说:“我们的东农豆在网上销售的价格确实贵,刚在淘宝平台上架时只有我们一家,目前平台上有很多店铺在经营‘东农豆252'豆浆豆,是‘东农豆坊'引领了电商平台高端豆浆豆的销售。虽然平台上有很多仿品甚至假货,但我们依然坚持初衷,将一直致力于为大家提供优质健康的食品。”
如今,东农豆坊大学生创业团队历经8年创业实践,探索了“以大学生创业为主体的高校连锁加盟”新模式,在哈尔滨各高校校园中开设了5个连锁加盟档口,自主研发的大豆系列健康食品,有特色豆浆、豆花、大豆酸奶、大豆冰淇淋、大豆咖啡、大豆巧克力等10余种产品。
【来源:中国青年报】
“以纯奶源、少添加为特点,如今的华农酸奶也在高校师生中形成了口碑。作为校办企业,它不仅服务学校师生教学科研,也已成为华农科研成果转化的生产实践,致力于打造健康美味的华农优品。”
文章来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xnnydxxb.cn/zonghexinwen/2022/0712/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