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番兴明:一粒种子能改变一个世界

来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0-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7年前,番兴明从西南农业大学(现西南大学)农学专业毕业,到云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工作。那时的他上班要坐马车或步行,身边的工具就是一把尺子、一双胶鞋、一杆秤、一

37年前,番兴明从西南农业大学(现西南大学)农学专业毕业,到云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工作。那时的他上班要坐马车或步行,身边的工具就是一把尺子、一双胶鞋、一杆秤、一张办公桌。虽然条件简陋,但番兴明却心潮澎湃。

一直以来,番兴明带领团队潜心玉米遗传育种研究,在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创新、品质改良、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均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使我国玉米遗传育种研究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

“一粒种子能改变一个世界。”这是番兴明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在前进的路上番兴明从未止步。在番兴明的办公室,一个由颜色深浅不同玉米搭建的柱形展示台格外引人注目。在番兴明看来,这座“玉米塔”向来访的国内外同行展示着玉米这一云南省第一大粮食作物的独特地位,也激励着自己在研究道路上永不驻足。

期间,为了解决玉米多样性匮乏、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番兴明走遍了世界三分之二的玉米种植国家和地区,学习先进育种技术,引进大批玉米种质,并对种质加以驯化、改良。通过钝化热带玉米的光周期反应,引入的热带亚热带种质可以在我国北方正常开花结实,推动热带玉米种质北移。经他改良的玉米种质在伊朗、尼泊尔、不丹、印度、缅甸等国家和地区表现出优异的抗病性、抗旱性和丰产性,显著提升了我国玉米的国际影响力。

2010年以来,番兴明带领团队在老挝开展抗逆杂交玉米新品种选育,在老挝乌多姆赛省中-老农业科技示范园集中展示中国热带、亚热带杂交玉米品种,累计筛选出7个适合当地种植的杂交玉米新品种,并通过老挝农林部审定。期间,建立了境外优质高产杂交玉米示范和杂交种制种基地,并培训了一大批老挝玉米科技人员,为解决老挝玉米产量低,杂交种覆盖率小及农户对玉米新品种的认知程度低等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我国农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并提升我国主动参与全球农业资源配置的能力。因2015年至2019年期间在中老农业科技合作中做出的重要贡献,今年2月,老挝农林部授予番兴明杰出贡献奖。

番兴明告诉记者,“多年来,我们团队累计向国内外发放玉米种质1万多份次,为我国玉米育种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和重要的遗传材料。”

值得一提的是,由番兴明率领的团队所研发的科技成果累计推广应用1.43亿亩,新增产值171多亿元,为保障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粮食安全、提高山区农民收入、助推脱贫攻坚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文章来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xnnydxxb.cn/zonghexinwen/2021/1015/727.html



上一篇:康希诺跌9.66% 中信证券西南证券上月初喊买
下一篇:喜欢菊花,不如养盆“菊中珍品”,似花莲宝座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投稿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版面费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